欧宝体育官方网站:深圳综改试点实施一周年央媒省媒这样点赞!

发布日期:2022-08-21 18:18:30 来源:欧宝娱乐网页版入口 作者:ob欧宝电竞

  2021年10月14日是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深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奋力跑出“深圳加速度”打造“深圳高质量”向习、党中央向省委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南方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纷纷推出重磅报道点赞深圳中央主流媒体点赞深圳《人民日报》▲点击图片跳转查看全文《人民日报》10月14日刊发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署名文章《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章称深圳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跑出“深圳加速度”、打造“深圳高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有关进展情况,我们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四个“一批”

  《人民日报》10月14日刊发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署名文章《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章称深圳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跑出“深圳加速度”、打造“深圳高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客户端10月14日发布题为《海阔潮平正扬帆——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见闻》的报道,文章称2020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新使命新任务。一年以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清单40个事项中,22条正式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担负更高的国家使命,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不断前行。

  10月1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题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取得实质进展》的报道,文中称10月14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司法部副部长刘炤、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曦、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覃伟中介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主要进展成效情况。

  10月14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司法部副部长刘炤、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曦、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覃伟中介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主要进展成效情况。

  赵辰昕介绍,总的来看,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首批40条授权事项中,22条已经正式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有关进展情况,我们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四个“一批”。

  一是一批重要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顺利推进。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广东省全力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动相关事权下放。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设立和撤销权、占用林地省级审核权等权限陆续下放到位,赋予深圳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

  二是一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圳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民生服务供给、国际规则对接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探索包括科技创新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率先实行了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投入机制,持续优化了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的使用权。这些探索还包括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实行地上地表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制度,试行地下空间分层设权,形成配置更精准、调节更灵活的空间资源配置机制。这些探索还包括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深圳证券交易所时隔21年恢复了主板发行功能,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形成了“主板+创业板”的市场格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也顺利上市。

  三是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方案和举措积极实施。包括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也包括首批基础设施REITs项目落户深圳,还包括率先推进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以及率先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管控体系。

  四是一批重要的实践创新成果和制度创新成果不断形成。包括率先制定了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探索促进数据要素便利流通、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供给成为我国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的立法。这些成果还包括实施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我国境内第一宗个人破产案件已经裁定生效。还包括率先制定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体系。还有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的重要标准、规则、规范落地实施。

  赵辰昕表示,除了已经实施的改革事项之外,按照要求,还有一批落地方案、实施细则正陆续按程序编制推进。

  10月14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名为《深圳:攻坚克难勇冲锋 追求卓越创示范》的文章,点赞深圳经过一年努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成为新时代深圳“双区”建设的关键一招和重要抓手。

  10月13日,《经济日报》刊登了题为《这里的大楼会“呼吸”》的文章,点赞深圳作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先锋城市,绿色建筑实现了量质齐升。来自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累计完成节能验收项目3984个,建筑面积17555.4万平方米,实现节能量222.0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536.53万吨;累计完成改造项目464个,面积1950.05万平方米,实现节能量14.9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36.17万吨。

  央广网10月14日刊发《【党史声音日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报道称,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习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深圳等经济特区创造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为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央广网推出《党史声音日历》,用声音带你穿越百年时光。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习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深圳等经济特区创造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轰然响起,拉开了深圳历史交响的序幕。

  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决定,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

  伴着蛇口区的隆隆炮声,移山填海兴建的码头和工厂开始动工;人们在深圳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通过深圳市委大院门前那座埋头奋进的“拓荒牛”铜雕,感受到了特区早期建设者们的艰辛拓荒……

  2020年10月14日上午,《春天的故事》那熟悉而深情的旋律在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奏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习深情回顾了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历史性跨越,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热情洋溢的讲话在全场激起一次次热烈掌声。

  习: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40多年来,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4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奋斗者,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动力,砥砺奋进、迎难而上,书写了沧海变桑田的伟大奇迹。

  10月14日,中国新闻网在客户端发布题为《深圳市市长覃伟中: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报道。文中表示, 在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覃伟中介绍,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民生服务供给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改革成果,形成了落地见效一批、加快推进一批的良好态势。

  在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覃伟中介绍,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民生服务供给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改革成果,形成了落地见效一批、加快推进一批的良好态势。

  2020年10月14日,中国官方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之际,宣布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年来,相关举措取得实质进展。

  覃伟中表示,当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施以来,新上市公司208家,IPO合计融资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港澳涉税、规划、医疗等专业人士获准在深圳提供服务,在港澳上市的9种药品和2种医疗器械率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获批使用等。

  同时,综合改革试点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覃伟中介绍说,深圳率先在香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率先建立并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率先在全国发布首个完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覃伟中指出,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深圳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第一批试验成果向全国推广。

  覃伟中表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也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深圳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等行动上亦有诸多建树。据介绍,深圳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指标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首位。今年1-8月,深圳市有效发明专利量同比增长22.6%,PCT国际专利量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此外,通过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圳进一步释放了发展活力。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商事主体超过370万户,同比增长7.2%,商事主体密度稳居全国城市的首位。

  10月14日,中国新闻网在网站发布题为《发改委: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的报道。文中表示, 国新办今日就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主要进展成效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介绍,一年来,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首批40条授权事项中,22条已经正式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国新办今日就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主要进展成效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介绍,一年来,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首批40条授权事项中,22条已经正式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一是一批重要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顺利推进。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广东省全力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动相关事权下放。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设立和撤销权、占用林地省级审核权等权限陆续下放到位,赋予深圳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

  二是一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圳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民生服务供给、国际规则对接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探索包括科技创新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率先实行了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投入机制,持续优化了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的使用权。这些探索还包括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实行地上地表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制度,试行地下空间分层设权,形成配置更精准、调节更灵活的空间资源配置机制。这些探索还包括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深圳证券交易所时隔21年恢复了主板发行功能,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形成了“主板+创业板”的市场格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也顺利上市。另外,在民生服务供给体制持续创新和制度型开放上也都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是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方案和举措积极实施。包括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也包括首批基础设施REITs项目落户深圳,还包括率先推进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以及率先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管控体系。

  四是一批重要的实践创新成果和制度创新成果不断形成。包括率先制定了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探索促进数据要素便利流通、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供给成为我国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的立法。这些成果还包括实施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我国境内第一宗个人破产案件已经裁定生效。还包括率先制定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体系。还有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的重要标准、规则、规范落地实施。

  赵辰昕称,除了已经实施的改革事项之外,按照要求,还有一批落地方案、实施细则正陆续按程序编制推进。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要求,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面上改革提供示范。

  10月14日,《南方日报》刊发《风好正扬帆 奋楫新征程》报道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圳坚定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新征程浩然开启,新时代华章铺展。中流击水,奋楫者先。深圳正在用行动给出最有力的答案。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深圳全貌,眼前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勾画出一道现代化大都市亮丽的天际线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篇杰作。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就来到这里,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2018年10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再次来到这里,号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又一次来到这里,出席庆祝大会并在潮汕地区考察调研,释放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圳坚定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在创新动力引领下,深圳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五位。

  围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提出一揽子改革举措,深圳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广东省实验室4家、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2家,各类创新载体2700多家。

  站在新的历史关头,深圳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抓手,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截至目前,首批清单40个事项中,9个已落地见效,13个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实现多个“全国领先”,解决一批困扰深圳长期发展的难题。

  主动作为,先行示范。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在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已复制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在5个方面共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公开推广。

  面对世界经济的逆风和回头浪,深圳充分发挥枢纽功能强、产业配套全、营商环境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深化对外经济联系,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深化面向RCEP成员国的对外交往合作,坪山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验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持续加强,积极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深圳中欧班列铁路货运大通道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亚—东欧—西欧国际陆上物流新通道……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深圳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年来,深圳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品质和城市魅力全方位提升。

  从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提速提效、国际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落成;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居全国前列、城中村面貌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到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越过不惑之年的深圳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现代化理念叠加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正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一年来,深圳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4万个、规划布局建设四大“高中园”、高等教育处于历史最快高质量发展期,高校增至15家;出台实施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规划建设23家区域医疗中心、21家基层医疗集团;坚持“房住不炒”,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深圳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把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做好人民群众生活过得好不好的时代答卷。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圳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加快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构建以规则机制衔接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面对深港合作这篇时代大文章,深圳大力推进规则“软联通”和设施“硬连接”。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前海合作区开发开放生机勃勃;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效凸显;坚持由点状带动到全面铺开,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今日之深圳,已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阵地。

  》,选取了六组细节切片,折射深圳这一年来,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点赞深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领域发展齐头并进,交出亮眼答卷。

  【这一年 圳向前】六组细节切片折射深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外国际部学术校长丹尼尔特地找助理学的一句中文,也是他经过七年多的工作与生活体验之后,深信不疑的一句城市标语。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由移民人口构成的崭新城市,深圳充满活力的城市气质里,天然就有海纳百川与兼容并蓄的开放“基因”,这是吸引外国人到来、适应并融入、集聚的重要原因。

  2014年,加拿大人丹尼尔,正是在这样的机缘之下,接受了来自深外国际部的橄榄枝,成为了该校的学术校长。现在,又有百余位外籍教师在丹尼尔的招聘之下接踵而来。

  2014年,孟宏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校做科研的机会,选择来到一河之隔的深圳创业。一个让孟宏难忘的细节是:七年前,当她申请深圳市专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设立的专项计划时,她的排号还是1100余位,而截至目前,全市共计全职院士61人,各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引进专家667人,高层次人才突破1.9万人,留学归国人员近17万名。

  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正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大脑”加盟,源源不断地为深圳这座城市,注入新鲜且持久的动能。国际人才汇聚深圳、扎根深圳的背后,是深圳勇于破题、真抓实干地为人才服务的决心和行动。

  深圳系统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形成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良好态势。把人才引领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开展人才计划和人才政策优化整合,形成“一引一育”政策。推动人才R字签证、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措施落地实施,获批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限,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积极探索境内外高端紧缺人才均衡支持措施。

  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是深圳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缩影。一年来,深圳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坚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持续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相继落地,深圳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为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动能、提升了新势能。

  今年7月中旬,深圳法院工作人员将裁定书送达深圳市民梁某某的手上,标志着全国个人破产首案正式出炉,引发广泛关注,一个月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会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联合签署并印发《关于建立破产信息共享与状态公示机制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推行破产信息联动公开公示机制,再度在破产领域先行先试。

  从中央发文授权深圳推进破产制度和机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到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中营商环境方面以单独条项的内容明确深圳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深圳承担起在探索建立泛亚太地区破产重整中心、跨境破产协作机制、探索政府有关部门与法院联动制度、建立信用修复机制、率先试行自然人破产制度等多个方面试点任务,深圳在破产制度的探索开启加速度。

  在自然人破产方面,今年3月1日个破条例正式施行。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底,深圳法院共收到个人破产申请755件,正式立案审查42件,审查终结32件,启动破产程序13件。在跨境破产协作方面,深圳中院日前召开了森信洋纸跨境破产协助首案听证会,标志着跨境破产协助从机制探索进入司法实践。

  在探索政府有关部门与法院联动制度、建立信用修复机制方面,深圳除明确建立“法院裁判+机构管理+管理人执行+公众监督”四位一体的破产办理体系,随着《关于建立破产信息共享与状态公示机制的实施意见》实施,破产信息公开公示机制、破产信用承诺和核查协作机制以及破产信用修复机制三大机制已经建立,并初步形成了推动市场主体破产信息公开和状态公示的联动协同、共建共享格局。

  破产制度的完善与营商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世界上一些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个人破产制度,世界银行也将“办理破产”情况作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一级考核指标。在深圳破产法庭庭长曹启选看来,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乃至推动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个破制度都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亦评价深圳国内率先建立个人破产信息共享和公示机制,对推动个人破产制度的实施,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市场化、法治化社会信用体系有着积极意义。

  除了破产领域,在知识产权方面,深圳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率先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包括破产、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的改革经验不仅率先实践示范,也获得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的高度肯定,此外,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科技创新条例》《绿色金融条例》等首创性地方法规相继出台,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深圳,正不断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创新型引领型的改革不断突破成势。

  不久前,盐田港迎来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长荣“长范”轮;深圳机场航道上,平均每隔一分钟便有一架飞机起降;一列又一列满载货物的“湾区号”中欧班列驶出深圳出口欧洲各国……在深圳,每天有庞大的人流、物流沿着四通八达、多层立体的交通网络,快速抵达世界各地。

  作为国际综合枢纽城市,深圳通过海、陆、空、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对外联系通道,不断增强全球门户枢纽功能,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融合湾区、联通全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0年9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81万标准箱、创单月历史新高,盐田港区单月突破146万标准箱、创下全球单一码头单月吞吐量新记录。2020年深圳机场实施“客改货”等措施,国际货运业务同比增长30.8%,客货吞吐量均在国内机场中排名第三……交通运输对城市和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功能。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再次明确要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优国际性海港、国际性空港、国际性物流,才能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不断拓展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

  为进一步支撑面向国内国际资源要素的快速流通,深圳正加快空港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全球贸易枢纽港。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建设加快——实现三跑道开工、卫星厅主体工程完工、B2货站竣工,机场东枢纽、T4航站楼等重大项目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港口水运方面,深圳港开通60条大湾区驳船货运航线条海铁联运班线,创新构建大湾区组合港体系。

  今年9月,首列黄色高速铁路综合检测列车从深圳北站缓缓驶出。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赣深高铁进入工程验收的关键期,距离年底开通的计划又近一步。赣深高铁开通后,将大幅缩短赣州至深圳的时空距离,加速推进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和粤赣两地“两小时经济圈”形成。

  事实上,除了加强交通枢纽国际影响力,深圳还勇当一体化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的先行示范。近年来,深圳在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方面不断奋进,面向都市圈、联通大湾区、辐射全中国,织绘湾区轨道交通、高快速通道、水上交通、通用航空四张网,全力以赴尽“深圳所能”,努力实现交通出行“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强化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未来,220公里的国家铁路,190公里的城际铁路,64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700公里的高快速路将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融合湾区、支撑经济、创新引领同频共振,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1年5月深圳“两会”期间,南都推出工地噪声扰民治理深调研系列报道。线万人,引发市民强烈共鸣。#深圳施工噪音扰民#这一话题也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已超150万。深圳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后发声,呼吁相关部门创新管理方法,相关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在深圳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须兼顾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

  “噪声扰民”的问题解决事关民生幸福,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个缩影。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5月27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审议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删除了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完善了按日连续处罚的规定。记者留意到,《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中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有7条,分量明显增加。8月3日,在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给市政府办理3件重点建议,噪声扰民治理便位列其中。

  再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例,土地开发强度逼近天花板,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线城市,深圳如何破解末端处理难?面对挑战,深圳垃圾分类工作给出的答案是:敢闯敢试,先行探索,努力发“光”,用最务实最有效的基层实践,努力为“中国之治”贡献“深圳经验”。

  不久前,深圳发布《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实施一周年成绩单,多项成果令人欣慰。数据显示,深圳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以上;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绩也让人眼前一亮。“i深圳”APP接入8300余项服务,为市民提供超18亿次指尖服务。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全面推广,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率达99.9%,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蝉联全国第一。

  深圳出台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16条措施,率先实现全市5G独立组网全覆盖。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38万多路视频数据和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成为城市治理“最强大脑”,助力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一年来,深圳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噪声扰民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深圳生态环保部门反应迅速,举办施工噪音污染防治管理交流会,多次主动邀请媒体直播夜间执法。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深圳用最务实最有效的基层实践,努力为“中国之治”贡献“深圳经验”。此外,深圳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绩也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夏天,一则名为“女生修车有多飒?深圳00后女孩拿下全省大赛一等奖”的视频走红网络,累计阅读量超5亿,一度位居微博热搜第二位。此后,作为南方都市报“最潮中国观 看我圳少年”系列视频独家挖掘和首发的“圳少年”主人公之一的深圳“汽修女孩”古慧晶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并走向全国,数十家中央级媒体转发视频和配发评论,北京、上海、广东等100多家省级政务平台和机构媒体报道及转发。

  古慧晶的“出圈”,不仅刷新了不少人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更让人看到了深圳在大国工匠培养上的综合实力。今年1月27日,《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 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出台。文件指出,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到2022年,建成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区域贡献卓著、彰显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和世界职教事业贡献“深圳方案”。

  除了职业教育全国领先,深圳还多措并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优质教育“遍地开花”。高等教育处于历史最快高质量发展期,全市高校增至15家,共建香港大学(深圳)建设更开启深港高等教育合作新篇章。在基础教育方面,开展学位建设攻坚战,全市2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4万个、增量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已建成28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教育优质资源实现重新布局,推动实现“学有优教”。

  战疫中闪光的深圳医疗卫生事业也加快发展,深圳三甲医院达23家,入选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构建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架构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已规划建设23家区域医疗中心、21家基层医疗集团,加速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

  一批批公租房和安居房的供给,体现出深圳坚持“房住不炒”,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强大决心。深圳着力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4+2+2+2”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近两年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1.7万套。持续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有效遏制投机炒房行为。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一年来,深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教育、医疗、住房等等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码,扎实推进“民生七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7月,港青岑明峰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新餐饮店开立在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的园区中。店名Bayslife(湾区生活),LOGO是一颗冒出新芽的种子,寓意在前海、在梦工厂茁壮成长的创业者们。

  5年前,三十而立之年的香港人岑明峰来到深圳前海创业,他以“地道港味食品”为卖点的“挺哥餐饮”已经做到了7家店铺。事业有成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爱情,如今已定居在了深圳。

  跨过深圳河,创出新天地,与岑明峰经历相似的港澳青年还有很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也成为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截至今年3月,深圳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累计孵化港澳创业项目499个,截至8月,前海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注册资本达到1.28万亿元人民币。

  落实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是深圳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一年来,深圳在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等方面持续发力。

  以前海合作区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香港青年创业团队245家。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9月6日发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赋予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前海合作区建设将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在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加强深港合作是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近期深港两地互动频频,释放出了加强合作的强烈信号。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了2021年施政报告,其中便有大篇幅内容聚焦深港合作。

  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港深两地“双城三圈”空间概念引发广泛关注。“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将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则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未来,深圳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效应,强化深港澳一体联动作用、重大平台引领作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文章称,一年来,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水平更高。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以实干业绩回报厚望嘱托,深圳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2020年10月14日,习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线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历史性跨越,深刻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

  一年来,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水平更高。《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赋予前海“一平台一枢纽”战略定位,前海合作区总面积扩展至120平方公里,为粤港澳合作注入澎湃动力;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聚焦“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五个率先”重点任务狠抓落实,实现了提挡加速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中,22条正式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以实干业绩回报厚望嘱托,深圳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殷寄望。作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这一年来,深圳积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

  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深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充分体现了深圳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力。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这一年来,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新材料科学等领域,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加快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水平全球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以及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深圳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离不开一流的城市综合实力。其中,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尤为明显,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2020年11月,引发广泛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开始施行。《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在国内率先以立法形式规定“市人民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百分之三十”,并规定“市人民政府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保证财政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的出台,推动深圳构建更加有利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体系效率的体制机制。

  当前,深圳正持续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深圳经济特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生机勃勃的前海,作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改革开放地标,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写照。

  前海作为国家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平台、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推出64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全省复制推广82项,全市复制推广203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人才管理改革、体制机制等多个领域。

  今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发布,前海再次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前海方案》支持扩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展至120平方公里;赋予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提出支持前海深化改革开放的系列政策措施。

  扩区带来新空间,政策释放新红利。生机勃勃的前海,乘改革开放之风,扬粤港澳合作之帆,开启未来新征程。

  深圳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为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发展的关键一招和重要抓手。

  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发布,首批清单40个事项涉及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体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等6个方面。截至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中,22条正式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是首批清单的事项之一。今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实施,深圳创造了个人破产领域的“四个第一”:出台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成立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上线首个个人破产一体化办理平台、受理首批个人破产案例。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实施方案+授权清单”作为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受到各方广泛认可和借鉴吸收,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今年7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召开。市委研究决定,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首批清单中,除涉及立法、修法及国家重大事权,其余所有改革事项今年年底前全部落地;“十四五”期间,每年以市委名义召开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确保一年一个新进步。

  深圳经济的发展令人赞叹,而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文明程度,并非唯物质论,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城市进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如今,市民通过线年度深圳市道路挖掘计划公示一张图,便可以查询2021年度深圳各区公示的道路挖掘计划,了解水务、电力、燃气、道路、轨道交通、通信管道等各类工程的建设内容、占挖地点、占挖时间等信息。更重要的是,深圳通过建立深圳市道路挖掘计划管理系统,加强了各类市政工程建设的统筹,切实减少道路反复开挖,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尽量减少施工扰民。此项工作也被视作超大型城市探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生动注脚。

  深圳出台的《深圳市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为全市占用挖掘道路确立了基本规范,明确对占用挖掘道路进行施工活动实行计划管理、许可管理、监督管理,以求解决过往对不同建设主体的统筹协调力度不足、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0年,市交通运输局因未纳入年度道路挖掘计划驳回的占用挖掘道路许可申请约310单。

  道路挖挖挖现象背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是城市治理绕不开的议题。如今,面对城市治理的挑战,深圳更加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深圳正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的不单有城市治理,更有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一众问题。这一年来,深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解决好民生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4月16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口的首个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首个医疗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运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意味着“港澳药械通”政策率先在深圳落地。

  在“港澳药械通”政策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医疗机构经广东省批准后,可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使用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取得了良好效果,正有序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符合条件的指定医疗机构。

  作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深圳所承担的战略使命早已超越城市自身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深圳重任在肩。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主打科技创新主题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透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未来充满无限想象。

  2020年8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发布,在市级层面构建起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创新政策与保障支持体系。这一年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相关规划和政策创新稳步推进,科研“政策包”落地实施,深港“联合政策包”加快制定,科研空间批量供给,科创资源加速集聚。

  值得期待的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的规划衔接和发展联动正在加强,协同开发模式探索持续推进。近期,深港两地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

  接下来,香港科技园公司将率先在深圳园区设立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让有兴趣开展大湾区业务的机构和企业先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同时,两地政府也将推出联合政策,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资源流动及开设业务等方面的支援措施,携手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招才引智。

  接下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核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体制机制,聚集国际创新资源,推进深港协同开发,促进人员、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14日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