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官方网站: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3-10-24 15:34:38 来源:欧宝娱乐网页版入口 作者:ob欧宝电竞

  青海盐湖产业以区域内盐湖资源为依托,氯化钾、碳酸锂成为主流产品,其中氯化钾产能高度集中于青海。2022年青海氯化钾产能757.2万吨,占全国总产能(860万吨)的88%。青海省内两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盐湖股份、藏格矿业,占全省总产能的92.45%,占全国总产能的81.4%。国内碳酸锂产能约60万吨,其中青海碳酸锂产能12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20%。2022年,全国碳酸锂产量39.50万吨,青海碳酸锂产量7.3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8.5%。由此看出,青海氯化钾产业已达到世界级产业基地的产业规模标准,碳酸锂产业也已进入收获期,占比稳步提升。青海盐湖资源优势显著,钾、锂技术工艺成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从产业规模上来看,青海盐湖产业已达到世界级产业基地的要求。

  青海盐湖产业基地在产业规模方面已达到“世界级”水平,但参照世界级产业基地标准在产业水平、产业外向度、创新体系、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产业带动性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1.产业水平与“世界级”差距较大。青海盐湖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盐湖资源开发生产型企业,在行业和产品领域已形成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标准、团体标准等的标准体系,如,盐湖股份的“盐桥”牌氯化钾、藏格矿业的“蓝天”牌氯化钾,均已成为市场认可度较高的知名品牌。但在盐湖相关企业中,行业领军企业少、骨干企业少,大多数企业经济效益、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均较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产业水平都未能达到世界领头羊,其余中小企业更难以企及。

  2.产业外向度较低。目前,青海省内部分盐湖企业已“走出去”对境外资源做了调研,也派出过技术团队支持境外氯化钾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在充分的利用国外资源、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方面尚未有实质性进展,资源控制权与产品定价权仍然较弱。

  3.创新体系有待全方位建设。目前,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已经突破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关键技术,但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仍较为分散,大部分企业科技投入低,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投入更低,新产品少,产值率高的新产品更少,且在管理、理念等方面,还未能形成有效的全方位创新体系。

  4.尚未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目前,盐湖产业主流产品主要以氯化钾、碳酸锂、原盐等普通产品为主,在适应市场结构和需求变化方面还有差距,普通产品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利润率不稳定。

  5.产业带动性亟待加强。青海盐湖产业与周边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虽有联系,比如工业旅游、新能源产业等,但目前来看,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未形成合力,没有完全带动整个区域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1.优势转化不明显。一是比较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竞争优势。青海盐湖最突出的比较优势就是资源禀赋,但一直以来,钾、钠、镁、锂元素开发的产品附加值相比来说较低,且现有产品的精细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的精细化、深加工能力不够,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稀有元素的提取尚无实现产业化应用,急需解决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值开发的重大问题,青海盐湖的比较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二是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品的优点。目前,盐湖开发企业在盐湖资源的综合开采利用率相比来说较低,盐田采收率、选矿回收率偏低,产品的质量受一定的影响。如,作为青海盐湖产业的主流产品氯化钾,任旧存在颗粒状晶体不规则,且易结块的问题,而以色列化工集团的钾肥,颗粒状均匀、整齐、分散,不易结块,质量高、纯度高。再如,目前锂盐的开发仅实现了电池级碳酸锂的量产,高纯碳酸锂还处在技术攻关阶段,金属锂也只有一个企业少部分量产。因此,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的优点的道路上仍然还有距离。

  2.产业定位不聚焦。一是产业定位未充分聚焦资源禀赋。在推动盐湖产业链延伸时,没有统筹分析青海盐湖资源的特性,各产业链上的全部的产品是否都符合青海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否都符合盐湖生态安全、绿色低碳且经济性强的要求,仍然值得商榷。二是产业定位未充分聚焦市场需求。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市场洞察力不足,缺乏对市场饱和度、市场潜力需求上涨的速度的市场调研分析,易引起产业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如,2022年我们国家金属镁产量占世界金属镁产量的88%,主要以矿石开采为主,而盐湖卤水制备金属镁目前还未形成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部分原料仍然需要从外省购置,且针对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氯气,需要有少数煤炭资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平衡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缺口如何补充,如何绿色发展镁产业,需要深思研判。三是产业布局未形成有效合力。青海省内盐湖产业除个别大型骨干企业外,别的企业生产规模比较小,生产集中度不高,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新材料产业布局不够全面,产业自身发展不充分,很难形成产业带动性。

  3.企业培育不充分。一是本土企业“自培育”难。目前青海省内盐湖相关公司数多、经营分散,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少,且各企业间缺乏技术交流、资源互补、产业协同,分工合作意愿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整体市场竞争力低,没办法形成优势企业集群,且本省缺乏一支爱环保、懂经营的企业家队伍,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弱化了本省资源类型全、组合好的优势。二是外部企业“引进来”难。招商引资时,大多外部企业都以“资源”开采为目标,围绕延伸盐湖产业下游产业链来投资的企业极少。目前青海盐湖资源可开发地矿权已基本配置完全,且政府与本土企业都不愿以受让矿权的方式招商,很难引进实力强的优质外部企业。三是科学技术创新“成体系”难。盐湖综合研发利用产业化若干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现有产业附加值低、综合利用能力弱,老卤、废矿中附加值高的元素难以提取。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分散,作用发挥得也并不理想。各企业难以达成合作组建研发平台的意愿,与外部机构合作方式单一,吸引力不足。四是园区建设“配套全”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未能及时出台资源配置、土地、税收、人才、运输、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政策或执行过程中困难多,未形成有效的政策助力、服务助力,重大工程支持不足、标准不够规范、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4.政策支持不稳定。目前,青海盐湖产业的发展仍受制于煤气水电运等生产要素制约,如天然气量价不保、煤质煤源煤量煤价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铁路运价上涨、电价升高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任旧存在,且在人才招聘、激励创新、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减税降费以及产业基金扶持方面始终没明确、稳定的政策支持。在现有生产要素、政策影响的情况下,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会制约今后布局一批重大综合利用、产业融合、科学技术创新的项目和配套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针对上述原因,本文将从优势转化、产业定位、企业集群、政策支持等四个维度探索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对标路径,以实现青海盐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建议统筹勘探开发、产业布局、资源保障、循环利用以及配套措施等,加强与国土空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科学技术创新等专项规划的对接,对盐湖资源开发全产业链进行系统规划,依据盐湖资源的自然规律,建立有力的科技支撑载体,在保证卤水采补平衡的基础上,提升产品附加值,绿色开发、循环利用盐湖资源。

  2.探索设立资源特区。试点设立盐湖资源特区,创造良好的资源开发环境,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制定盐湖资源开采、利用标准,鼓励企业在特区内进行资源勘察、开发;针对盐湖的资源属性及生态属性,制定可落地的、适合盐湖资源赋存及生态环保的高水平发展一揽子特区政策,并按照开采规划区块进行整合,科学、合理投放采矿权,建成规模开发、布局优化和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模式;组建资源咨询委员会,调查研究涉及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对国内外盐湖资源发展进行跟踪和前瞻性研究,提出专业建议。

  3.增强优势转化动能。聚焦盐湖资源,提高精准开采能力,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及高品质的产品,研究盐湖资源梯级开发方案,逐步提升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提升普通化工产品的质量,培育新产品精细化、深加工能力,推进下游产品多元化高值化,加快资源开发向精细化、高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附加价值方向发展。通过资源转换实现产业体系升级,通过产业体系升级,形成处于较高技术层次的主导产业。

  1.聚焦资源禀赋强链。充分聚焦盐湖资源优势,强化钾、锂等成熟产业的产业链,一湖一策,找准符合青海盐湖资源禀赋的产业定位,改进关键装备、优化工艺路线,不断的提高提钾、提锂成套技术,稳定普通产品的质量,研究生产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2.聚焦市场需求延链。充分聚焦市场需求研判镁产业,在技术攻关氯化镁脱水难题的同时,借鉴国外盐湖镁资源的开发,关注新技术新业态,寻找产业新的突破口。立足钠产业链条延伸,积极开发市场潜力需求大的产业链产品。

  3.聚焦产业布局补链。充分聚焦产业链布局,针对稀有元素等新材料领域,加大先进的技术工艺研究,加快盐湖资源下游精细化学品生产研发技术,布局新材料产业,一直在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价值,形成增长新动力。

  4.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围绕绿色低碳循环盐湖产业生态目标,推动盐湖产业与轻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以及碳中和战略等紧密协同联动。顺应双碳目标引起的工业过程变化,逐步实现电替换煤和天然气、绿电替换红电、低碳产品代替高碳产品,推动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与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融合、协调发展。

  1.加快培育本土企业。聚焦资源安全、产业引领、技术创新等,对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规模小的企业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来进行整合、兼并、重组,优化矿权配置,强化梯度培育大力扶持本土企业。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弱化过量的同质化竞争,深入挖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潜力,形成优势产业链和潜力产业链,不同产业赛道分类培育。发挥青海省内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生产、销售、服务、人才和管理上的水准。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形成发展新动能。

  2.引进优质外部企业。借鉴国外盐湖运营模式,适时引进国内具有技术、资金优势的优质企业,激活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与本土企业一同打造优势特色企业集群,提高经济效益、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指标,提升青海盐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3.“走出去”拓展市场。分步骤分区域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体系,稳定并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优质市场和科技供给。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获得一批国外盐湖资源,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带动技术、装备、服务等输出,逐步提升全球资源控制权和产品定价权。

  4.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新型制优势,整合全国各级各类盐湖资源、产业优势和特色科研资源,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整合现有国家及省创新中心、实验室及科研院所,吸纳国内外研究机构,在发达地区、创新集聚区组建若干个重点实验室。通过企业培养、柔性引进、产学研合作、本土高校专业学科设置等途径,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开放科学技术创新形态,引入资本介入、风险投资、技术入股等路径,提升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

  5.形成产业园区规模。推行“园区+集群+链条”发展模式,发展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同时,充分发挥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都兰工业园等园区功能,优化提升产业集群,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工业园区倾斜,吸引高端项目、优势企业入园发展;明确各区域产业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快形成技术领先、带动力强、集约集聚、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建立园区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坚决退出落后、淘汰产能,严格控制限制类产能。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智慧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园区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加强要素保障。在综合利用水资源、统筹煤电气运生产要素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支持。一是保障煤炭供应,支持青海省内生态红线范围外煤炭资源的开发,加快“疆煤入青”的进程。二是平衡水资源供给,加强柴达木盆地水资源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保证矿区资源开发用水和产业园区的生产用水需求。三是推进清洁能源供应,支持多能互补微电网建设,完善直供电交易机制,落实新能源就地消纳政策,鼓励开发企业优先使用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与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相结合。四是加大气运量价保证,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支撑。

  2.制定政策礼包。加强完善对盐湖产业人才软环境的支持,开展相关政策加码的可行性研究。加快推进盐湖产业基金建立,为盐湖企业投融资、科学技术创新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税收优惠、固投补贴、融资贴息等政策助力礼包,优化营商环境。

  3.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盐湖重点产业服务机制,为盐湖企业提供全面、及时、便捷、优质服务,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尤其在企业改革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改革自主权。规范资源开采标准、规范市场监管环境,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保驾护航。(来源:青海省委党校青海发展战略研究所)

  人民网西宁10月16日电 (记者甘海琼、实习生谢文睿)记者从10月16日青海省工商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青海省工商联积极探索商会改革发展新路径,推进街道商会、经济开发区园区商会、城市商圈商会建设,填补了街道基层商会和商圈、园区新业态商会的空白。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三江同源而殊途,方成气象万千。 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自此发源,奔流不息,润泽了广袤大地,也滋养了灿烂文明。…

  人民网西宁10月14日电 (甘海琼、常秉玉、徐浩) 近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330千伏塔拉—宗日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现场,随着最后一个跨越档附件安装工作的完成,塔拉—宗日输电线连跨,创造了青海电网建设输电线千伏塔拉—宗日输电线路跨越放线现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