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官方网站:在产业园区建一所好学校

发布日期:2024-04-17 03:45:22 来源:欧宝娱乐网页版入口 作者:ob欧宝电竞

  《广州市与梅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中,明确了对口合作5大类22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任务便是支持提升梅州

  这一任务,在广梅对口帮扶协作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广梅产业园已有实践和探索。

  2020年10月29日,在广梅产业园举行的41大项目签约动工仪式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学校正式动工开建。

  在一个产业园里建学校,意欲何为?一座建在产业园区的学校,如何为区域高水平发展牵线搭桥,助力劳动者“乐业广梅”?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进园区,深入学校,探寻园区优质教育配套的发展密码。

  清晨,张仕坚把孩子送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后,选择步行返回公司,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曾经,张仕坚因为孩子的教育动了离开的心,“我是从河源那边跟企业一起过来的,自己苦一点没问题,但孩子教育不能差。”

  张仕坚说,正当自己犹豫的时候,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正式开学,引进华师附小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了孩子教育难题,让他安心留在广梅产业园工作。

  广梅产业园内,道路的命名多数以地方命名,如广州大道、梅州大道、梅江路、梅县路等,这一些细节透露出广梅对口帮扶协作的“穗梅同心”。

  同样是带着广梅对口帮扶协作的美好期盼,广梅产业园教育之路承载民意、关系民生、连接发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便坐落于此。

  由梅州高新区、兴宁市人民政府、华南师范大学三方合作创办公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学校,按照“全学段合作、分学段推进”的原则,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2021年9月建成办学。

  “整个学校占地面积35133平方米,建筑面积2976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高于省标准。”梅州高新区人社局局长巫远强介绍,在产业园区建一所学校,广梅产业园并不吝啬,拿出了园区优质的地块。

  广梅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76.1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13平方公里,被评为省级示范性转移园区、省十大产业转移重点园区、省五星级服务园区。

  “2022年,梅州高新区亩均产值118.55万元,园区普通的中小企业项目占地约为20亩,学校占地面积超过了两个中小企业项目。”巫远强直言,在园区土地紧张的情况下推进该学校建设,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园区发展的长远规划。

  走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功能场室齐全,设施设备完善,书香气息浓厚。配备有室内体育馆、游泳馆、报告厅、音乐室、美术室、医务室、舞蹈室、校园电视台、少先队部室、心理咨询室、科学探究室、云课室、语言教室、智慧课室,建设有学生宿舍楼1栋、教职工公寓楼1栋、2个标准篮球场,以及标准的400米塑胶环形跑道。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校长,杨胜认为,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投入非常大,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可开设36个教学班,提供1600多个优质学位,着力打造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

  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成为梅州的“明星学校”。

  “广州帮扶资金累计安排约1.65亿元投入学校建设,以及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巫远强介绍,学校招生范围是整个广梅园和当地村居,只要是在园区就业的员工子女都可进入该校享受优质教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往操场做课间操的路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各班级的学生主动背诵起古诗词。

  “我们对时间的管理非常精细,精确到分钟。”杨胜认为,没时间和勤奋,要取得好成绩是很难的。

  如何管理时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师生用习惯来体现。这一理念,也被作为校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杨胜和记者说,作为产业园区的学校,不少学生家长都是园区的双职工,由于上班原因要早早将孩子送到学校。“通常来说,7点左右就有学生在校门口等待,而校园正常的开门时间是8点20分。这一个时间段学生安全怎么办,如何让学生用好这一段时间,成了学校管理上的一大难题。”

  坚持办让家长放心的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管理团队快速行动,制定时间管理方案。

  “将早到的学生按照班级组织起来,在校门口进行晨诵,每人手上都有一本书,场面非常壮观。同时,我们要求老师提前到校,提前组织学生进校。”杨胜直言,这一做法既消除了学生家长的担忧,也进一步强化了师生的时间观念。

  此外,学校对师生的作息时间和运动放松时间均有相应的规定。“慢慢让学生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副校长何瑞琼说。

  建强管理和教学两支队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不断的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华南师范大学选派全国优秀校长杨胜担任,兴宁市教育局遴选名师组成管理团队,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每周会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由广州对口帮扶梅州选派的广州市优秀教师负责指导。

  “通过引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创办成为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改革创新的学校,打造梅州基础教育标杆示范品牌。”杨胜说,经过两年来的探索积累,目前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习得”文化为主线、课程建设作支撑、“五育”并举学生多元发展的特色办学。

  何为“习得”文化?具体而言,核心内容是落实校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包括“两习两得”,即“习以惯之”“得”才兼备、“躬耕讲习”“立德树人”。

  “这四个方面既有对学生的要求,比如养习成规、勤学笃行,也有对教师的要求,要具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等。”杨胜表示,将继续通过问题导向的逆思考,一直在优化学校的管理、教学模式。

  11月15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华附联盟”教育集团和华南师范大学附小的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教师的跟岗学习正式开启。

  为期3天的跟岗学习内容丰富,教师们领略特色校园文化、观摩优质课程及航天讲座、聆听名师指导。这样的跟岗学习并非个例。

  “我们要用好联盟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杨胜介绍,派出去的教师不是简单出去跟岗学习,而是需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找到问题答案,“回校后都会召开分享大会,汇报学习心得。”

  让教师快速成长,让更多教育资源汇聚,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加强学校教学工作,通过日常的教研活动、分享活动推动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办学至今,学校教师获得兴宁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有90人次。

  “我们的教研活动不是走形式,而是闭门会议。既起到了触动思想、红脸出汗的非消极作用,又达到了增进团结、凝聚力量的目的。”杨胜直言,只有对老师严格要求才是对家长、学生负责。

  自2021年9月开校以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在合作方各级领导、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诸方面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日益成为华师品牌在梅州的展示窗口。

  这从一组数据得以体现:办学两年来,学生数由刚开校时的一到四年级六个班共209人,发展到目前一到六年级16个班共691人,教职工54人,学生人数增加了两倍。

  此外,学生来源结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地方生源与园区生源的5:5,发展到现在地方生源与园区生源2:8。

  “学生来源结构比例的改变,突出体现了学校为园区的发展创设了优秀的民生环境,实现了园区办学的初衷。”杨胜表示,华附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在梅州发挥了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不仅为产业园区职工提供了优质教育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同时也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

  “父母都在园区企业上班,转学之后我的数学成绩从70分提高到了90分!”学校设施崭新齐全,每天中午还能在学生宿舍午休,这让五年级的学生蓝圣烽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办好教育惠民生,提升配套兴园区。毋庸置疑,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的办学是一场园区与学校的双向奔赴,是学校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双向奔赴,是一场合作办学的双向奔赴。

  “现在园区上优质学校,慢慢的变成了我们招商、招工的一大亮点。”巫远强透露,目前园区正在谋划启动初中部办学相关事宜,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满足园区子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补齐民生短板,让更多人共享广梅产业园发展带来的美好。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的师资力量同样是年轻的,平均岁数28岁。师资的来源主要是应届的高校毕业生,从优势角度看年轻有干劲,不足之处便是经验不足。

  如何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有自己独特的一招——建设学科工作坊。

  “学科工作坊既是教师们交流探讨教学的平台,同时也是分享生活的平台。”杨胜笑着说,在学科工作坊的建设中,学校注重团队协作和交流,鼓励教师们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促进共同成长。

  学科工作坊,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组。按照学校课程设置,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共设4个学科工作坊:博学、求冠、super、六艺,分别对应语文、数学、英语、综合。

  “为什么不叫小组或者工作室呢?我们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年轻教师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缺乏自信,因此可能会害怕与他人交流。通过学科工作坊,教师们可以每时每刻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一直在优化教育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杨胜介绍,学科工作坊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对于学科工作坊的建设,杨胜认为既要管又要放,充分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以最佳的状态进行教学工作。

  关于学科工作坊的建设,教务处主任曾锋还分享了一件趣事,“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我们组建了微信群,校长也在里面,发现群里并不活跃。随后,校长和相关的领导都退群了,群里立马变得活跃,工作中有问题也会和校长直接汇报。”

  在选取学科工作坊负责人方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管理层达成一致,不将学科教学成绩优秀作为条件,选取相对活跃、有号召能力的教师担任。“在群里,他们能够吐槽、可以分享、可以约饭,无形中拉近老师之间的距离。”曾锋说。

  2021年,黄淑灵到华师任职,她对学科工作坊评价颇高,“打破时间限制、地域限制,让我们老师之间有了交流的平台。我们大家可以谈工作、聊生活,经常也会发一些教学资料,分享教导学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