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官方网站:武汉市蔡甸区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发布日期:2024-04-14 03:03:58 来源:欧宝娱乐网页版入口 作者:ob欧宝电竞

  近些年,蔡甸区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成绩斐然。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立党委政府招商引资主责机制,蔡甸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蔡甸经济的重中之重。政府主导的招商模式为,市向区下达招商指标,区委区政府对所属区直部门、街乡(园区)部署下达招商引资任务,通过垂直化的行政途径,将指标直接分解到区直部门或街乡(园区),由区商务局(招商局)同招商主体(区直部门或街乡(园区))采取直接与市场主体接治的方式来完成招商引资考核指标任务,区委区政府负责项目的审定、审批。招商项目的合同都由招商主体拟定,企业处于一个从属、被动地位。政府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招商、专业机构招商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招商服务等方式很少。

  在政府主导招商引资模式下,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易产生的许多问题影响招商效果。一是招商成绩会掺水分。区政府将招商引资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和“一号工程”的双重压力下,为完成目标任务,各招商主体单位易通过技术方法招假商,引虚资,签订框架协议,等考核结束,以企业改变投资意向为由撤销项目。二是忽视自身职能。由于政府部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招商引资项目上,对自身职能内的事务管理太少,易造成行政缺位,服务企业不到位,形成“企业签约易,开工落地难”的工作局面。

  在经济新常态下,单靠政府部门“一条腿”的力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已经不适应、也满足不了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这也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推进的速度和力度。

  蔡甸区在项目引进这一环节制定了较为完善、规范的制度流程,即《蔡甸区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制度》。但在项目签约后,缺乏推动企业快速落地建设的工作制度,没有对口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导致项目落地难现象比较突出。有以下具体原因:土地要素制约,规划审批慢,拆迁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入园慢;审批环节多,耗时长等问题;对已经落地的项目,职能部门主动服务不够到位,没有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导致项目建设推进缓慢。蔡甸区建立了《工业项目用地供地阶段业务办理流程》,但因受全市土地供应制约,真实的操作中还是难以按流程期限办结。

  不够重视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区委、区政府在土地供应、项目推进、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金扶持等方面向招商引资项目和国企的政策倾斜较多,使本土企业失去了一些竞争机会和发展机遇,难以做大做强。对本土中小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重视不够,迟迟不能解决。

  招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区商务局(招商局)是政府专职的招商引资职能机构,因受机构编制限制,都是几块牌子一套班子,真正在招商一线的人员很少,专业技术人员更少。再加上招商主体为区直部门或街乡(园区),这些非招商部门的机关干部,很少有招商引资方面的专业背景,对招商工作并不熟悉,对招商引资本身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蔡甸区的经济特色、产业体系、资源优势和人文文化都缺少认知,又缺乏相应的招商经验、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与策略,导致在与客商的谈判过程中表现被动,对客商问及的专业问题难以应对,本来具有主动权和优势的地位丧失,专业化招商水平不高。

  招商队伍走不出去、走不远,工作积极性不高。随着机关部门“三公经费”逐年压缩、财务报销制度更规范、津补贴发放更加严格等因素限制,走出去招商,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少了,接待客商的次数也少了。本地接待客商,经常私车公用;外地招商,贴钱跑企业,招商队员工作积极性有所消退。

  蔡甸区引进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先进制造业规模偏小,2017-2018 年共引进项目16 个,只占签约项目总量的 12%。从投资内容看,多为产业园、研发平台搭建、相关服务业,涉及生产研发核心业务的项目不多。招商质效仍待提升,重点项目信息源自渠道不广,签约大项目不多,引进重点项目的竞争力不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不多。

  蔡甸区确立了“三大重点”为主的招商引资主攻方向,每块区域有一定的产业规划和划分,在实际招商引资工作,政府招商主体结合产业分布,开展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招商,取得一定效果。但蔡甸区目前依然只有汽车零部件及配套产业链,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集聚现象,其他产业链条都不完整。中法城的产业发展特色不鲜明,缺乏行业领军企业、知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缺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支撑。

  通过市营商环境巡查组的巡查工作,发现蔡甸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优化营商环境有了较高的认识,但从问题的有效解决来看,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干部中,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对蔡甸区营商环境、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对蔡甸区经济发展作用、对有效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表现在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态度冷漠,处理问题不积极、不主动,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官气十足。

  蔡甸区已实现了“七通一平”的用地条件,但与武汉市其他城区相比,区域配套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园区周边医院、学校、综合市场、商业配套、文化娱乐、交通出行等生活生产配套设施建设不够,不足以满足大型优质企业管理人员、工人甚至群众的生活需求。正是因为区域配套设施不足,也难以吸引优质大规模的公司到蔡甸区落户,只能设立生产企业,企业研发基地和总部经济难以迁入蔡甸区。

  主要表现在政府以前承诺的事项不能兑现,企业多次反映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有的已影响企业的再发展。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土地规划调整,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报建手续不完备,影响环评和消防等验收;土地证和房产证办理难,影响企业融资;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影响公司制作生活;拆迁任务重、进度慢,影响项目落地等。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还缺乏行之有效的举措办法。

  主要表现在有的干部对历史遗留问题有畏难情绪,存在等待观望、半推半就、甚至相互推诿等现象。措施对策只停留在会议、文件层面,实质性的动作不大,甚至没有。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新衙门”作风,在企业家中反映还比较多。有些干部怕担责,生搬硬套走程序,存在、官僚主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体现在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消除外在效应、再分配收入及财产、维护市场秩序五个方面。政府的职能决定了它的角色定位,指明了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此,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应是: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监督者和维护者、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投资环境的营造着。但在实际运行中,蔡甸区政府同许多地方政府一样,是经济活动的主导者,直接干预和从事招商引资活动,通过行政命令控制着当地的大部分经济资源,代替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地位,形成职能越位。

  由于政府招商引资职能的错位,在制定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易造成行政意愿为主,而没考虑市场发展需求。政府部门在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招商引资活动,往往忽视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忽视投资软环境建设,监督、服务、协调的职能不能得到一定效果履行,从而造成政府职能缺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倡导改变不合理的政绩考核观,弱化以 GDP 为主的绩效考核导向,增加绿色 GDP 考核比重。但经济指标依然是衡量地方政府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地位举足轻重,最易衡量和考核的还是各地 GDP 数量,所以,目前武汉市各地仍是以 GDP 为主导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且,地方政府官员的升迁紧紧的与政绩考核挂钩。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下,政府招商引资注重招商数量、轻质量,注重项目体量、轻发展前景,注重引资、轻落地服务,注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忽视招商项目建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招商过程中易忽视具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非公有制企业、新兴的小微企业,招商的产业体系难以优化。

  蔡甸区出现招商工作体制机制不顺畅、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不足以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完整的招商引资工作流程方案。据了解,蔡甸区政府只制定了《蔡甸区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制度》,对于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的后续工作流程没明确的工作方案。对涉及项目落地的区发改委、区科技和经信局、区国土局、区环保局、区城乡建设局、区行政审批局等各职能单位,区委区政府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牵头机构和领导者,没有公开透明的办理程序,导致这些部门在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层层设卡,周期长、运转满,办理效率低下,易出现部门的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风险。同时,企业对项目落户比较茫然,无处着手。二是缺乏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蔡甸区领导干部普遍思想不开放,守旧意识、官本位意识比较强,主动服务企业和人民的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服务企业不到位。三是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相关职能部门办事因循守旧,机械地按照固有流程和规定办理业务,对企业落户出现的详细情况不加研究,不与上级业务部门和领导沟通交流、想办法解决,而是简单叫停,缺乏大局意识、进取精神。

  一是缺乏担当精神。面对复杂繁重的业务工作,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畏难情绪,缺乏“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对于个别创新性工作,缺少“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干劲,缺乏敢于担责,勇于担当的精神。二是履职能力不强。干部结构出现断层,部分干部能力不强,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工作方法与新常态、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甚至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既影响为企业的办事效率,又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导致企业和群众对政府认同感不高。三是个人修养不够。工作中还存在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对待服务对象语言方式不当、服务态度不好等现象,损害了政府营商软环境。

  一是产业政策制定没有延续性。在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下,区域产业规划以主要领导者的意志为转移,蔡甸区因主要领导更换较频繁,导致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经常调整,产业没有延续性,客观上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难度。如上任政府确定是蔡甸区“3+1+N“经济稳步的增长板块经济思路,而本届政府调整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经济开发区、乡村振兴 3 个经济稳步的增长板块的发展格局。

  二是忽视民营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只关注世界 500 强、大型央企、国企及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忽略了武汉市历史上高度发达的本土民营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民营经济才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活跃、最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经济因素。蔡甸区有政策,但缺少关注、扶持和帮助,政策难落地。

  三是不注重市场的需求。政府在制定产业规划时,缺乏对市场需求调查,产业政策难以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制定的产业规划具有一定盲目性、“逐绩性”,甚至会出现概念炒作规划。如在蔡甸区城区缺乏大型商业综合体、新城区缺乏农贸市场等设施,但近两年落户蔡甸城区的项目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相关的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给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相信随城市发展,这种影响会慢慢的明显。(作者:张琪)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产业规划咨询,成名于国家级新城新区规划全链咨询。专注于产业及产业园区大数据、咨询、规划、设计、招商、运营托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