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官方网站:肩负使命履职尽责——人大代表建言献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迈出新步伐

发布日期:2024-03-26 21:49:09 来源:欧宝娱乐网页版入口 作者:ob欧宝电竞

  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全市人民期望与重托的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1月20日上午在昆明会堂胜利闭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凝心聚力,认真审议并表决通过各项工作报告,圆满完成选举任务,票决出2024年惠民实事项目。大家同心同德、履职尽责,共商昆明发展大计,为推动昆明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献计献策,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当前,昆明市正奋力加快“六个春城”建设,为促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打造“投资沃土、温馨春城”,杨伟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设计 推进投资沃土温馨春城建设的建议”。“政府招商引资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推动地方经济稳步的增长和增加就业,进而提升地方竞争力。”杨伟提出,根据调研,当前昆明市大多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一企一策”的模式签订,且主要是针对“成本”的补贴,对“收入”的补贴则主要是注册资本、产业专项扶持和投产奖励,“资本结构”的补贴仅有金融扶持优惠政策。要素分析显示,许多优惠政策仅产生短期效益。从经济学角度看,短期优惠政策可影响资源的暂时配置,但不利于长期资源优化。只有鼓励企业长期投资和扩张的政策,如电价补贴、金融扶持、营销补贴和员工补贴,才有利于持续推动地方经济繁荣。

  为此,杨伟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招商引资成效调查评估,着重关注其享受的优惠政策种类及相应的实施效果、企业利润的变动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调整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指标设计,将考核焦点从投资总额转向投资质量,注重考核招引企业的长期投资和运营表现、企业的研发能力、环保和节能措施,以及其对当地就业和供应链的贡献。为确保招商引资政策的有效性,建议政府采用要素分析法,深入探讨影响企业利润的三大核心要素:收入、成本和资本结构,通过要素细分,更明确地设定政策目标并优化其效果。

  通过调研,针对逐步优化优惠政策,杨伟建议政府进一步支持企业品牌和产品质量的提升,鼓励企业采取持续的广告和经营销售的策略,增强市场影响力和销量。在成本方面,除了提供电价和员工补贴外,政府还可通过技术上的支持、资金援助、税务指导和优惠信贷等方式,助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政府应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帮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与此同时,强化在政策落地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公正、透明且高效的审核机制,确保只有合格企业受益。加强对地方招商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其与宏观政策保持一致,防止企业套利。确立合理的政策兑付机制,既保证政策不折不扣兑现,也让企业在享受优惠时,履行好社会职责。

  “花卉与旅游作为昆明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已日渐发展成熟。但受三年疫情影响,花卉与旅游业目前还处于恢复调整期,市场日趋饱和。由于缺乏革新理念,缺失文化承载,缺少良性热度,也导致空有产业优势而无集聚效应,空有品牌意识而无输出运用,空有节庆活动而无营销体系。” 陈红梅代表谈到,农工党昆明市委会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初步调研,经了解研究后提出塑“春城花都”形象,做“花旅”融合文章的破题思路。

  陈红梅建议,昆明市应着力塑造“春城花都”的旅游好形象,要统筹规划项目布局、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和高品质的“花游”活动,不断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为“花旅”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力,以此带动城市活力与乡村振兴,打开昆明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要提档升级城乡文化旅游品质,精心打造花卉产业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统筹推动昆明市花卉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强化政策引领,促进项目落地,提升服务效能,持续营造便捷完善的营商环境。要宣传引领聚焦城市品牌提升,通过“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对昆明市花卉产业、花旅融合情况做统筹梳理,融合历史背景和文化、人文风情,构建无死角全覆盖品质宣传格局,将古今春城城内百花斗艳、城郊色彩绚丽、城外天蓝地绿的特色广泛传播,提升春城口碑、打造花都形象,进一步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城市品牌。应充分挖掘文化IP资源,结合昆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对昆明花卉品牌进行塑造。利用互联网媒体进行传播,联动优质IP,以合作的形式为昆明花卉品牌助力,使昆明花卉提升知名度,加强品牌魅力,拓展市场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多平台引流、活动裂变引流、广告投放引流,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文旅品牌,以更多IP塑造品牌影响力,着力擦亮昆明花卉品牌,提升城市站位新高度。同时,昆明应立足本地丰富的花卉资源,延长产业链条,丰富鲜花旅游服务产品的供给,打造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花旅”融合产品,更好地满足特色化、差异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全力打造“鲜花旅游”的旅行目的地。昆明可依托现有景区景点资源优势与地域特征,积极打造以“花旅”为主题,集乡村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特色小镇或村庄、花卉产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将以文化创意、田园观光、生态农业、康养医疗、娱乐休闲、研学旅居为内容的农业、产业、旅游业融合为花卉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鲜花旅游向内容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方向转变,形成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从“点上发力”向“遍地开花”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应引导正确的办节方向,让‘一朵鲜花’开出‘一项产业’。” 陈红梅还建议,利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产业化发展”的节庆开发模式,打造以文化立形象,以情节聚人气,以展示孕商机,以品牌促发展的昆明高品质鲜花城市节庆品牌,融入“鲜花+”“鲜花+X”模式,如推广“鲜花+演艺” “鲜花+节庆”“鲜花+研学”“鲜花+康养”“鲜花+论坛”等多种形式,从鲜花到买花、吃花、用花,强化在“花内”的沉浸感和推动花卉种植、科研教学、市场培育、品牌打造,实现产业—景区—花卉旅游融合发展的吸引力,让节庆成为现代生活和旅行的理想去处。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核心诉求,统筹提升现有花事品牌,打造昆明花卉文化旅游活动,营造行业盛事。与生态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将花卉与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富裕农民、服务市民、联结城乡,振兴乡村的大产业。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许多乡村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生态、农业、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强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推动农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是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 杨斯华代表认为,为激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积极性,需要着力解决土地要素、资金筹集、人才保障等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切实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为此,杨斯华建议创新用地制度和审批制度,采取灵活的土地供给模式,探索弹性出让、分期供地、点状供地,加大对农文旅融合项目的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完善文化旅游项目用地分类管理等,推动土地管理差别化和精细化,鼓励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同时,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乡村旅游发展中。要建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在加强对村支书、村干部、村里的致富能手或旅游方面能人培养的同时,支持和鼓励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和城市居民下乡,扎根乡村旅游领域,并积极借助外力,着力培养懂创意设计、会策划和运营管理、擅长品牌推广的本地化专业人才。加大产业扶持,制定出台促进农文旅融合高水平发展的扶持办法及扶持中小微乡村旅游企业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文旅市场主体培育,打造层级高、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事节庆活动品牌,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新场景,鼓励元宇宙、VR/AR、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应用与农文旅项目有机融合,打造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新场景新产品,助推乡村旅游业加速复苏,助力乡村振兴。

  一部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让大理旅游业大火。天气常如二三月的春城又该如何逐步提升旅游热度?代表也提出建议。

  “近年来,滇池周边有了很多新变化,小渔村、沙堤村等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实现‘文旅融合’转型,成为网红打卡地。昆明市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推进滇池沿岸绿色发展,让大观楼长联描述的春城美景渐渐重现为真实的立体长卷。”张艳代表说。目前,滇池周边美丽乡村和湿地风光越来越受欢迎,每逢周末及节假日,都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尤其是在历史悠远长久、文化丰富的晋宁区,昆明市正聚焦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着力打造石寨山大遗址公园,建设美丽乡村。随着当前社会进入老龄化,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可谓前景光明。作为被评为全国天然氧吧的晋宁区,是云南省最适于夏季的旅居地之一,应发挥优势,抓住康养+旅居“候鸟式”康养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构建滇池南岸文旅吃、住、娱等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文旅产业和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就如何发展康养+旅居“候鸟式”康养旅游业,张艳建议应逐步搭建起滇池南岸旅居房源大数据平台,构建旅居物业康养体系。同时,加大对民营养老养生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并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物业服务企业配置的医疗服务,搭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康养旅游社区圈层文化,为有不同爱好和消费需求的康养旅游人群提供特色文化活动。此外,要加大宣传力度,融合滇池美景、古滇文化、郑和文化、天然氧吧等特色地区名片,打造昆明市最适于夏季旅居游养地名牌和昆明南滇池夏季宜居名片。

  “推动落实‘双减’政策是近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过度竞争的问题。”市人大代表杨丽、刘高升认为,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昆明市一手抓减负、一手抓增效,“双减”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作业负担较重、课后服务的品质不高和校外学科培训不规范等问题。

  对此,杨丽、刘高升建议,要逐步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助力教育健康发展,应充分的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持续优化考核结构体系,通过教育评价改革,给予学校校长更多的自主权,引导学校更看重班级整体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人品质的养成。要加强指导检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同时逐步提升课后延时服务保障,并规范“进校园”事务,压减压缩非必要“进校园”活动,减少各类“创建”对学校的教学干扰,同时,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兑换“双减假”等形式,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确保学校安静教学、老师安心教书,打造一支适应“双减”要求的教师队伍,引导学校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用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作业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破解占道经营难题,留住城市烟火气,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张艺莹代表建议探索试行“便民潮汐市场”,“ ‘一刀切’式的‘创文’‘创卫’和‘一味驱赶’式的行政执法会引发居民群众的反感。在城市管理中,流动摊贩的‘东躲西藏’和‘东奔西跑’不仅增加占道经营的治理难度,还让城市‘烟火气’逐渐消散。” 张艺莹提到,绵阳市、淄博市推行的“便民潮汐市场”和广州市的“柔性市场”,通过划定经营区域、经营时段,同经营摊贩签订“不扰民、包卫生、包自治”等履约责任书,柔性解决了占道经营这一“顽疾”,方便了市民生活,在留住城市“烟火气”的同时还“治愈”了占道经营给市容秩序造成的危害,为我们治理占道经营提供了参照模板。

  张艺莹建议,昆明市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践行文明柔性执法,科学管理,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做好事前提示和劝导,多些相互理解、多些换位思考,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应积极探索研究“便民潮汐市场”的可操作性,在如何“疏堵结合、便民利民、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让有序与烟火气并行不悖。积极引导市民共同参与城市治理,不断密切摊贩与城管执法人员间的关系,化解占道经营难题,让城市“烟火气”更加活跃。

  “澳洲维多利亚省大洋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美国海亚瓦沙华沙自行车道、台湾日月潭环湖自行车道、法国勃根地葡萄酒之路等曾被CNNGO旅游频道评为全球最美十大自行车道,这些自行车道有多变的景观当背景,临水面山,不仅景色绝佳,还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已成为当地城市的名片,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这些特点,昆明滇池绿道不仅全部具备,更不可思议的是更多其他优势。” 罗韬韬、胡佳霓等代表认为,依山傍水的昆明四季如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滇池迷人的自然景色更为昆明增添无限魅力。滇池湖岸线较长,有着丰富的湿地,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途经地。此外,滇池周围还分布着许多景点,如西山、龙门、湿地公园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滇池流域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的民族文化。 罗韬韬、胡佳霓等代表认为,环滇池一圈大约137公里,按照骑行时速21公里计算,大约需要6.5小时,对骑行的装备和体力要求不高,适应度强。若在环滇的村落用餐,休息补给,一天的休闲时光非常惬意。环滇沿途可打卡海埂公园、王官湿地、捞渔鱼河湿地公园、海晏村、古滇欢乐世界、海口川字闸、滇池草海、融创后海、大观楼等景点,能深度感受环滇池美景。不仅如此,环滇骑行需经过许多原著村落,途经之地,村村有特产,小锅米线、卤面、呈贡豌豆粉、酸菜牛肉、羊肉米线、老酱鱼等昆明本地美食汇聚。环滇不仅是值得体验的昆明独特旅游线路,也是一张昆明美食地图。为此,代表们建议在环滇沿线个游客中心,完善包括路线导览、休息补给、医疗救助、停车场和厕所等服务设施。建设骑行驿站,驿站不仅服务于骑行爱好者,也可为游客提供自行车租赁、修理等相关服务,让游客体验独特的环滇骑行文化。同时,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官媒、自媒体、投放广告等形式,加大对环滇骑行的宣传,推广环滇深度旅游、绿色旅游,让游客充分体验环滇生态健康的独特深度旅游模式,沉浸式感受滇池美景和昆明饮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积极举办环滇骑行赛事,打造具有云南和滇池特色的自行车赛事IP,通过赛事吸引国内外骑行爱好者来旅游打卡, 提升滇池绿道知名度,增加昆明国际影响力。

  为期三天半的大会,代表们聚焦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注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体育、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各领域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提出了关于逐步推动昆明餐饮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立法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磨憨口岸优势发展、加强昆明市少儿阅读环境等内容的401件建议、批评和意见。此外,大会还收到李绍荣等2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的议案,李兴翠等2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昆明市建设世界知名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兴市开展监督的议案,李春光等2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昆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的议案等8件议事原案。每一件代表建议都传递着人民的呼声,寄托着群众的期盼,凝聚着代表们的智慧,通过代表建议的办理,将为昆明加快“六个春城”建设,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排头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发挥非消极作用。(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